XI`AN QUJIANG DAMING PALACE HERITAGE AREA PRE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FCE

千宫赋码 | 从“小镇”到“集群”,大明宫文化空间这样打造

项目推介2022-08-05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历史风貌维护、旅游文创开发、文化传承发展等保护利用全过程。

 

简言之,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博物馆、文化场所的建设当中。


站在大西安中轴线——古都文化传承轴上,大明宫遗址区在“活化”文化的目标下,积极联动社会力量,打造了丰富多元、文化交织、活力创新的“博物馆小镇”。


在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大明宫研究院和大明宫基金会联动区域内9家博物馆,响应“文化+”战略,初步构建了大明宫遗址区博物馆集群。


这些博物馆星罗于大明宫遗址区各处,为市民及周边群众带来了方寸之间,一览千年的厚重文化底蕴。

微信图片_20220808102656.jpg

探索·博物馆小镇


依托历史文化基因,与城市发展衔接。结合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整体思路,大明宫遗址区采用“文化+”模式,将历史文化“装进”博物馆中。

 

目前,大明宫遗址区已经形成了“9+3”的博物馆小镇基础模型。即以9家博物馆形成的聚落小镇分为3大特色领域共同发力,促进大明宫博物馆文化发展繁荣。


三大领域分别为以历史为引,创新赋能文化发展的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华博物馆和兴庆宫唐三彩博物馆;以特色研学为形式,专注于体验感和获得感的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西安市唐少阳文化研究院;以艺术陈展陶冶情操的壹美空间、唐都新碑林艺术博物馆和圣普美术馆。

 

这些博物馆点缀在大明宫遗址区各处,相互独立又交相呼应,形成了独具特色、具有合力的“博物馆小镇”。


具体来看,大明宫遗址博物馆是脱胎于“千宫之宫”的厚重历史文化背景,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主题所打造的,其以科技赋能文化,搭建了鲜活的、有趣的历史文化桥梁。


在“活化”遗址的过程中,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以“保护、利用、展示”为关键词。该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1474平方米,主体以“一”字型城门建筑构成。



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的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目前已经成为区域内集观赏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反映考古文化、考古学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展馆。

 

位于太华南路东侧的大华博物馆以保护和展示大华纱厂工业遗产为宗旨,展示西北近代纺织业先驱——大华纱厂的历史发展与文化渊源,形成了开放、自由、流动、互动的参观游览空间。


地处兴庆宫南熏阁内的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集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唐三彩的专题博物馆,从历史发展、宫事活动、节庆盛事、宫廷日常等方面的陈展,让观众领略到盛世中的大唐。


足以见得,在大明宫遗址区内,类型丰富、数量较多的各类博物馆,极大地发挥了提升城市更新、促进文化生活的作用。


引领·创新典型案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社会力量参与打造的唐三彩博物馆、西安市唐少阳文化研究院、壹美空间、唐都新碑林艺术博物馆、圣普美术馆、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等6所博物馆中,就已经出现了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典型案例。

 

以坐落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民办非盈利博物馆——西安市唐少阳文化研究院为例,该博物馆立足唐代大明宫内建筑少阳院遗址之上,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公益活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创新与发展。


“缘于大明宫遗址区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西安市唐少阳文化研究院先后获批了西安市中小学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西安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西安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作为全国17个扶贫研学基地之一,研究院借助大明宫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陕西乃至全国研学活动里最‘绕不过’的一个。我们也是积极与大明宫里的其它博物馆有效联动,共同构建的博物馆小镇,可以给前来游客带来有温度的研学感受。”


与西安市唐少阳文化研究院相仿,圣普美术博物馆以传统艺术作品为主题,打造了集书吧、展览的多元空间。目前,该博物馆通过美术展览、打卡空间、创新研学等形式,形成了辐射周边3km的艺术文化打卡空间地。

 

“圣普美术馆其实是属于大明宫诸多博物馆平台当中的一份子。得益于平台支持,自建成以来,在创办活动、开设陈展、研学交流等方面,一直同周边的展馆形成联动沟通、资源互助的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除博物馆、研学空间等形式的文化场馆外,大明宫遗址区联结社会力量还以多种方式打造了多种类别、全龄段适宜的特色“文化空间”。

 

依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地缘优势,唐城医院也在此设立了一处区别与养老院的老年活动驿站。




该活动驿站依托唐城医院松鹤养老院提供的养老服务,为周边老年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活动空间”,在老年人生活环境、文化活动方面发力,形成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驿站形式。

 

“我们的活动驿站叫做第一老年活动驿站,是紧跟 ‘中心+驿站’的养老战略布局形成的。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这样的国家级景区里,活动驿站可以借助历史文化底蕴和公园独特风光,使老年人得以陶冶情操。之后,我们还会提供餐饮服务、日间照料等老年服务,形成一个‘托老所’般的老年文化活动空间。”



此外,大明宫文化数字体验中心三大全息剧目联袂献映,为观众带来最沉浸、最深刻的盛唐景象。


以碑刻艺术为主题,旨在点亮民族记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西安唐都新碑林艺术博物馆,收藏了欧阳询、褚遂良、怀素等古代书画大家的珍贵石碑。


作为中国第一座书法艺术专题博物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开设书法篆刻、文房四宝、秦封泥等主题研学课程,成为青少年走进历史、感知艺术的“第二课堂”……


作为中国第一座书法艺术专题博物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开设书法篆刻、文房四宝、秦封泥等主题研学课程,成为青少年走进历史、感知艺术的“第二课堂”……


这些讲述不同历史文化的文化空间诉说文史,薪火相传。以历史铺就文化基底,以文化塑形城市风貌。


再造·多元文化空间


根据《意见》指示,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机制和模式,盘活文物建筑资源,促进保护管理,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而站在“博物馆+”“文化+”的背景下,大明宫遗址区以 “多元文化空间”共同促使了大明宫遗址区博物馆小镇建设加速度,同时,创新案例树标杆,优惠政策促发展。


目前,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多个“文化空间”正虚位以待,期待多元文化进驻,共同促使遗址区博物馆小镇发展壮大。


复兴·  文化产业集群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无论是博物馆小镇当中类型多样的博物馆,还是致力于研学探索的“文化空间”,厚植历史文化基因,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产业,均为遗址区带来了鲜活的“盛唐”风采。


实际上,在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角度,大明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开发与创新,在新型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向大众展示着更加立体的大明宫,为世界打造出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场景。


根植于厚重的“唐”文化基因,大明宫遗址区也以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快速提升遗址保护利用的创新方式。形成了遗址区文化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


同样,占位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王牌”,唐风古韵为引,大明宫遗址区聚集的“博物馆小镇”集群,以千年沉淀的优秀文化为底蕴,在文化互促、开放多元的理念下,致力于文化产业集群的打造当中。


从“小镇”到“集群”,大明宫遗址区的博物馆小镇聚落逐步形成。而在小镇的聚落之上,植沃土,引凤来。


依托博物馆小镇联动形成的“文化互助、产业互促”小镇文化,同时通过资源梳理整合,吸引更多社会各界的多元文化资源注入,以大明宫遗址区内的创新空间加持,进一步推动文物建筑“有人管、在利用、出效益”,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城市气质进一步提升。


未来,遗址区将依托以文化引领助力产业发展的博物馆小镇,塑造具备大明宫印记的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延展全维度的文化产业链条,以全新的文化产业集群助力区域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