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QUJIANG DAMING PALACE HERITAGE AREA PRE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FCE

千宫时事 | 验收通过

区域动态2023-12-22

大遗址是中华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是我们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历史根脉, 大明宫作为东方大遗址保护典范, 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内涵丰富, 文化价值巨大, 在世界遗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658e8d8241c65.gif

 12月22日, 受陕西省文物局委托, 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组织有关方面专家, 对大明宫遗址含元殿基台保护设施保护修缮工程, 进行了竣工验收, 该工程符合国家文物局批复方案要求, 顺利通过验收。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在含元殿的“古往今来”中, 了解 “大遗址保护利用”的那些事。

古·含元殿的盛世风采

“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大明宫含元殿是大明宫前朝第一座正殿,与宣政殿、紫宸殿构成唐代政令中心。按古代宫室“三朝”制度,含元殿属于外朝所在,每逢元日、冬至时,这里都是进行大朝会、改元、大赦、册封、受贡的重要场所。

658e8d9cab2f5.jpg

 作为大唐宫殿的标志性符号,含元殿见证了中国农耕文明时期的皇权至上、纲常有序的礼制特征以及唐王朝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历史车轮的辗转下,这座历经17位皇帝、使用时间达224年、盛极一时的雄伟殿堂淹没在时间长河间,千余年的历史封存,让这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今·遗址保护的不断探索

含元殿遗址自1959年考古发掘以来,其遗址结构、建筑布局已基本揭示,但遗址保存状况极差,局部破损严重。1998-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协商,共同实施了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实现了模拟复原工程的保护措施,该工程的竣工为大型土遗址的保护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658e8db6cc3c8.jpg

 2007年初,受强降雨等多重因素影响,含元殿基合保护设施包砖,出现细微裂缝且裂缝数量和宽度持续增加。随后几年时间里,含元殿基台保护设施下沉及开裂仍在持续发展,严重影响文物本体安全。为确保含元殿遗址本体安全、科学有效地保护展示含元殿遗址,含元殿基台保护设施保护修缮工程于2021年3月15日正式启动。    这次修缮是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日本完成首次保护修复16年后的再次大规模保护修缮。

修缮工程涉及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封闭雨水渗漏途径、改善场地排水、病害变形监测等,解决了含元殿基台保护设施现有沉降、裂缝等多种病害,疏导排水系统、预防降雨导致的基台保护设施沉降及开裂风险,系统、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保护手段,有效提升了文物本体安全性、增强游客体验。

来·大明宫特色的大遗址保护路径

遗址是历史的无声见证,是文明的不朽图景,是现代的标识灯塔。作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宫殿遗址,一路走来,大明宫不断探索保护利用的示范经验,走出一条具有大明宫特色的大遗址保护路径。 

658e8dd2da236.jpg

 大明宫遗址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多年来坚持着动态保护原则,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通过大数据运算准确预测,分析出发展态势,以便提前介入、科学保护    按照大遗址管理新需求,完成《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保护利用导则》编制,细分出世界遗产地管理、博物馆管理、保护工程管理、保护展示定置、遗址巡查、遗址监测、预警响应、环境维护八个子体系,成为大明宫构建大遗址保护体系最珍贵的一手资料。 

 在保护理念和长期的保护与利用实践中,大明宫不断创新方法,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手段,建立以“物联网”为基础的遗址监测体系,从过去的被动性保护向主动性保护、预防性保护转变,为系统、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指导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58e8de8e82cf.jpg

 今天,遗址保护和文化传承仍在进行当中 作为世界遗产的守护者和文化复兴的推动者, 大明宫将以“大遗址保护利用”为理念, 以大遗址为核心, 构建多元化、沉浸式、集群化, 发展的大明宫文化研学产业, 形成集文化、旅游、商业、消费、居住场景, 为一体的文旅融合示范区, 在丝路起点, 创新出具有大明宫特色的, 世界文化遗产展现方式, 在文化自强自信上展示大明宫当担, 为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大明宫力量。